5月13日下午,随着各项日程的圆满结束,2018年中国肠道大会正式落下帷幕。百余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为观众们展示了在人体微生物组、动物肠道、整合肠病、菌群移植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肠道领域顶尖学术盛宴。从开幕式到分会场,大会场场爆满,甚至在最后一天下午的两个会场,依然人头攒动,人气爆棚。
在5月1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樊代明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印遇龙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罗格斯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的Dusko Ehrlich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开春教授首先做了报告。
在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中,各位临床权威专家分享了在各种肠道及相关疾病中取得的新成果,对一些复杂肠病的疑难病例展开解读与讨论,一些基础领域的专家也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粪菌移植可谓是整场大会中出镜率最高的“明星”。多位医生详细阐述了粪菌移植在各类消化道疾病(包括放射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脂肪肝等)中的疗效与机制,并且在消化道之外,几位医生也探讨了粪菌移植在糖尿病、孤独症、银屑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们在肯定了粪菌移植在多种疾病中的疗效的同时,也提醒:粪菌移植在一些疾病中仅在治疗初期有效,提示可能存在排斥反应,并且粪菌移植的供体选择也十分重要。为此,几位讲者介绍了各类微生态治疗中心及粪菌库的情况,通过建立严格的供体筛选及管理机制、药品级别的操作环境管理、长期监控移植受体的状态,为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打下基础。另有基础研究的专家从肠道生态系统的角度,为改善粪菌移植等微生态治疗的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粪菌移植之外,益生菌也是微生态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几位致力于益生菌筛选及功能研究的学者介绍了一些益生菌菌株改善健康的功能与机制,以及在包括各种肠道疾病在内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成果。
在治疗之外,肠道菌群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也受到了许多专家的重视,肠道菌群被发现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无创诊断,并可用于预测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疗效,对抗癌药物的疗效也有关键性影响。另外,会议中还介绍了肠道肿瘤的诊断与早期筛查、遗传因素调控肠道菌群等相关研究。
在中国人体微生物组大会中,来自国内外的各位研究者进行了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精彩学术交流。在健康与疾病方面,几位专家介绍了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肝脏疾病、艾滋病、肥胖、糖尿病,皮肤/口腔/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疾病的相关性及因果性关系,以及菌群参与各种疾病发病及进展的具体机制,并展望了利用肠道/口腔/皮肤菌群开发个性化诊疗手段的前景。另外,一些专家介绍了菌群研究在应对营养不良、对抗抗生素耐药性、理解肥胖人士的血糖调节等领域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位学者也在报告中分享了其团队开发的一些用于肠道菌群研究的新工具及新方法。包括利用肠道干细胞构建的体外模拟肠道类器官、用于对肠道菌群进行成像分析的新技术、通过宿主-菌群关联分析研究复杂的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用于在研究菌群与慢性疾病关联的策略,等等。
同时,一些来自企业的研究者也为大家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包括生殖道菌群对早产及儿童健康的影响、利用中国人群的肠道菌群建立的综合数据库、菌群数据分析的多种方法等,展示了基础研究向成果产业转化的成功案例。
在中国动物肠道大会中,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如何通过改变饮食结构、添加益生菌、粪菌移植等方式,调控肠道、瘤胃中的菌群,从而改善猪、肉鸡、奶山羊、罗非鱼等动物的生长状况及健康状态,并促进后代的健康发育,为从菌群的角度助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在动物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是一大严重问题,动物源性的抗生素耐药性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专家们也在报告中介绍了许多应对措施。首先,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及数据库,可以对动物源性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另外,通过对杂合质粒等抗生素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为对抗耐药性打下理论基础;最后,利用植物功能组分等天然生长促进剂替代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研发抗生素“佐剂”、开发动物专用抗生素等,切实地减少动物抗生素的使用。
在养殖业之外,动物保护也是动物肠道研究领域关注的一大重点。对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的研究,对为“国宝”提供更好的保护环境十分关键。另外,动物模型对人体健康研究也有重大意义,报告中介绍了无菌猪模型的建立,在未来或可用于评价儿童疫苗有效性、进行人体器官的私人订制。
在《Protein &Cell》专刊学术会议上,9位专刊文章的作者就菌群与肥胖、大肠癌、心血管健康、个性化医疗的关联、菌群研究的伦理、粪菌移植的策略方法等方面与现场观众作了细致的分享。这本专刊受到了《Protein &Cell》杂志的主编饶子和院士、执行编辑张晓雪博士的大力支持,并由中科院北京生研院赵方庆教授、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教授担任客座编辑,在来自国内外多个单位的多位作者的充分协作下完成。大会期间将发放专刊印刷版,并给付费参会者提供中文翻译版阅读权限,这也是本次中国肠道大会中的一大创新点。
本次大会共有来自海内外超过2500名参会人员,甚至有超过90岁高龄的参会者。大会同期还举办了“肠·道”和“商·道”演讲,近50家企业参与了中国肠道大会的创新企业展示。
中国肠道大会是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蓝灿辉先生在4届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共同发起并创立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型学术交流平台。2018中国肠道大会,张发明教授、蓝灿辉先生特别邀请空军军医大学消化病医院聂勇战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宝利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魏泓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教授、《Protein &Cell》杂志社张晓雪博士等专业人士共同组织。大会由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提供经费支持,并获得民福社会福利基金会和肠道G30成员的大力支持。
精彩纷呈的2018年中国肠道大会圆满收官,让我们期待在2019年的中国肠道大会上,涌现出更多肠道相关领域的交叉前沿研究。